高雄市政府推出三線文化公車,每人只要花50元購買一日券,就可以暢遊哈瑪星線、舊城線、鳳山線,讓你公車坐到飽、景點玩到爽!我們這天準備搭乘哈瑪星文化公車,起點是舊打狗驛故事館(高雄捷運西子灣站2號出口)。我們把車停在路邊停車格,由於距離發車還有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家特別初體驗了一小趟高雄捷運,從西子灣站搭到美麗島站,然後在「光之穹頂」拍照打卡留念。
高雄捷運紅橘兩線交會點美麗島站穹頂大廳,是世界知名藝術大師Narcissus Quagliata(水仙大師)擔綱創作,藉由融合各類玻璃藝術經典與製作技術,創作成的全球最大一體成型單件玻璃公共藝術作品「光之穹頂」(The Dome of Light),為港都帶來嶄新的美學氛圍,更讓高捷美麗島站成為新興的觀光景點。「光之穹頂」費時近4年,由水仙大師親自監造完成,由德國裝運來臺裝置。穹頂創作主題分成4大區塊,整體創作依順時針方向依次為:水─生命的孕育、土─繁榮與成長、光─創造精神、火─毀滅與重生等四大主題,講述人的故事。這個以「愛與包容」為主軸大型公共藝術,直徑長達30公尺,穹頂面積660平方公尺,藝工們依據水仙大師親自繪製1:1的鉛條線稿,手工製作穹頂上的每一根線條(鉛條),呈現出鑲嵌玻璃在千年傳統累積下的新面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玻璃鑲嵌藝術的經典鉅作。
- Oct 23 Wed 2019 17:03
20191011哈瑪星文化公車之旅 Part 1
- Oct 18 Fri 2019 17:33
20191010美濃遊記 Part 2
早期「原鄉緣紙傘文化村」以製作紙傘為主,名為「原鄉緣紙傘廠」,於民國78年成立,美濃的紙傘技藝最早是由廣東省傳入,因此都以「廣」字命名,如廣振興、廣美興等等,而原鄉緣為何稱做原鄉緣則是有一番典故。漢人在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時期南遷,以客而為家回中原自許,稱為客家人,原鄉指的是老祖先的家鄉。創辦人李鴻鈞,身為美濃人,畢業於音樂學校,有感於傳統手工藝油紙傘之沒落,於是放棄音樂,投入原鄉傳統油紙傘之製造、推廣、傳承、教學等文化工作,乃拜劉運招老師傅為師,承傳劉老師傅衣缽,將「廣振興」改為「原鄉緣」招牌,顛覆美濃紙傘廠原本以「廣○興」為命名的傳統。
後來「原鄉緣紙傘廠」傳統工廠的經營模式,已無法應付外來遊客對美濃客家文物的好奇與需求,基於發揚美濃油紙傘傳統工藝的理念,而打造「以傘結緣」的文化村,經過完善的規劃設計,終於在民國83年9月正式開館,成立美濃鎮第一座紙傘文化村。 李鴻鈞經過社區文化的種子培訓,學習如何將當地社區文化與社區居民生活融合在一起,進而達到「社區文化化,文化社區化」。希望能以原鄉緣為圓心,在文化村寬敞的空間與多元化的內涵下,以推廣紙傘文化為根基,融合陶藝、文物、民俗、美食五大主軸,將美濃風情以放射狀的圓無限延伸,這正是「原鄉緣紙傘文化村」logo的精神所在。
- Oct 18 Fri 2019 17:32
20191010美濃遊記 Part 1
今年的雙十國慶連假有四天,我們家安排了南部(台南、高雄)三日遊,兩晚都是住在高雄美濃。
美濃地區為南部客家人主要之聚居地,全鎮百分之九十以上屬客家籍人口,並通用客家語言,加上地形獨立及親族觀念濃厚等因素,使得美濃在語言、衣飾、美食、屋宅建築、音樂等人文方面,仍保存傳統客家風俗與生活方式,於民國90年設立「美濃客家文物館」,將美濃客家文化以故事性為主題呈現,營造一座具美濃客家地方特色的文物館。
- Oct 18 Fri 2019 14:17
20191010臺南左鎮化石園區
菜寮溪流域得天獨厚的化石寶庫,自1931年開始受到關注。臺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早坂一郎在臺南進行地質調查時,於菜寮溪流域採集許多鹿角化石,並請當地陳春木先生(後人稱為化石爺爺)協助採集許多珍貴古象、犀牛、水牛等動物化石,奠定菜寮溪成為研究臺灣古生物的據點。菜寮溪出土化石不計其數,1970年代,業餘化石愛好者在菜寮溪撿拾左鎮人頭蓋骨,經國外實驗室分析研判距今約3000年前;後又發現犀牛牙齒,經由台日學者與臺灣省立博物館團隊的合作,挖掘出完整度甚高的犀牛化石,生存在約距今90萬年前到45萬年前,命名為早坂中國犀,在臺灣脊椎動物化石發掘紀錄中,這是動員組織最具規模的一次。隨著左鎮動物群的化石出土,菜寮溪流域成為化石研究之重鎮。1978年,光榮國小成立鄉土文物室,展出師生長年於菜寮溪撿拾、收藏逾千件化石,引起外界重視,更吸引省主席林洋港與臺南縣長楊寶發參觀,在各方奔走下,1981年菜寮化石館啟用。
菜寮化石館2017年2月開始重新改建成化石園區,從原來的兩館擴建為五館,包括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化石館及探索館,於2019年5月12日開幕,「臺南左鎮化石園區」以嶄新的面貌問世,整合原菜寮化石館、自然史教育館以及光榮國小,是全國唯一「館校合一」的化石博物館。結合科學考古、教育推廣以及觀光休憩功能,呈現「化石的原鄉」獨特的自然與人文脈絡,形塑左鎮成為重要的化石研究基地。
- Oct 04 Fri 2019 11:02
20190929六福村主題遊樂園
六福村主題遊樂園九月份推出教師優惠,憑證1人199元!
我們家都是老師(林家阿嬤今天有活動沒有來),這天5個人遊園總共只要597元!(12歲以下免費)
- Oct 02 Wed 2019 16:31
20190928星月天空景觀餐廳
教師節這天,我家園長跟著家政班去嘉義爬山了。
所以我們就帶林家姊妹又來到「星月天空景觀餐廳」餵小動物。
- Sep 25 Wed 2019 11:03
20190921桃米有水居創意料理
南投埔里桃米坑親水公園旁有一間超可愛的餐廳,這裡到處都可以看到「青蛙」!
「桃米有水居創意料理」老闆出生於桃米坑,從小就生活在充滿各式各樣的青蛙中 聽著蛙叫聲長大,現在有能力在自己的家鄉開餐廳,因此想藉由餐廳來拉近與客人的互動,也展現了對家鄉的熱愛與關懷,讓大家更多了解桃米生態,也讓小朋友們更親近青蛙。
- Sep 24 Tue 2019 14:45
20190921Hohocha喝喝茶丨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
「HOHOCHA喝喝茶」為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旗下品牌,整座園區占地4公頃,包含主題館與觀光茶園、露營區,是日月潭觀光與打卡新地標,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茶葉觀光工廠。
主題館是一棟三層樓的日式風格建築,一樓戶外空間設有「吃吃蛋-茶葉蛋區」、「經典手搖-手搖飲區」、「打卡牆面」,室內則是ISO 22000認證的全透明化台灣香日月潭紅茶廠。
- Sep 20 Fri 2019 10:48
20190914小琉球三日遊 DAY 3
小琉球第三天,我們預約了上午9:00探索拉美的玻璃船半潛艇體驗。
小琉球為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探索拉美特別精心設計打造傾斜玻璃視窗的海底觀光玻璃半潛艇讓遊客可以滴水不沾,只須俯視玻璃窗就可一覽海底風情,坐在船上盡情享受綺麗璀璨海底風光,遨遊小琉球海底美不勝收的珊瑚礁。
- Sep 18 Wed 2019 17:45
20190914小琉球三日遊 DAY 2 Part 2
浮潛完,回民宿梳洗一番之後來到另一家島上知名的麵店吃午餐。
上午11點30分,麵店被擠得水洩不通,老闆娘跑前跑後,安排桌次順序。
- Sep 17 Tue 2019 17:50
20190914小琉球三日遊 DAY 2 Part 1
小琉球的第二天上午我們預約了浮潛,時間是早上九點,地點在花瓶岩。
可惜天氣陰,風浪大,海水混濁,能見度不佳,但是有看到好幾隻海龜,大朋友、小朋友都還是很高興!
- Sep 16 Mon 2019 17:17
20190913小琉球三日遊 DAY 1 Part 2
民宿的套裝行程中包含了這一場下午三點半的潮間帶導覽。
導覽員帶我們來到「杉福生態廊道潮間帶」。
- Sep 16 Mon 2019 17:16
20190913小琉球三日遊 DAY 1 Part 1
中秋節三天連假,我們家安排了小琉球三日遊。
早上六點從台中出發,九點就到東港碼頭等船,聽說中秋連假小琉球是爆滿的!
- Sep 10 Tue 2019 18:02
20190828宜花五日遊 DAY 5 Part 2
超可愛的狐獴。
狐獴一定會有負責警戒的,這隻非常盡忠職守,一直站在我們面前,跟我們大眼瞪小眼,其他的狐獴挖洞的挖洞,睡覺的睡覺。
- Sep 10 Tue 2019 18:01
20190828宜花五日遊 DAY 5 Part 1
這一天的住房房客真的少很多,從早餐的拓食堂就可以看得出來。
空位還蠻多的,所以我們家選了一個漂亮的角落,悠閒地用餐。
- Sep 09 Mon 2019 17:24
20190827宜花五日遊 DAY 4 Part 3
大洋池餵食秀「大洋池的生態奧祕」。
潛水員的餵食秀加上生動逗趣的生態解說,兼具視覺娛樂與海洋知識教育的一個好節目,非常棒!
- Sep 09 Mon 2019 17:23
20190827宜花五日遊 DAY 4 Part 2
「遠雄海洋公園」最著名的「海豚傳說-跳浪奇緣」開始了!
這裡的海豚表演不同於其他的主題樂園,加入了花蓮原住民的故事背景與海洋生態保育、環保議題,是一場很有教育意義的表演。
- Sep 09 Mon 2019 17:20
20190827宜花五日遊 DAY 4 Part 1
第四天,花蓮依然是大好天氣,新光兆豐休閒農場(溫泉度假村)昨晚的住房率還不錯,看到一些人進進出出、陸陸續續去泡溫泉。
這間就是我們家住的荷蘭式木屋,昨晚太晚check in,所以早上再補張照片。
- Sep 06 Fri 2019 22:58
20190826宜花五日遊 DAY 3 Part 2
我們預約了下午2點的多羅滿賞鯨豚,1點半之前就得到船公司報到。
先進行了簡短的鯨豚生態導覽之後,接著跟隨船公司的車隊前往花蓮港碼頭登船。
- Sep 06 Fri 2019 22:57
20190826宜花五日遊 DAY 3 Part 1
打擾了joejoekuo家兩天,非常感謝joejoekuo和Eddie的招待,向他們(當然還有肉粽)道別之後,第三天一大早我們直接從宜蘭出發,走蘇花公路來到花蓮,第一站就是位於花蓮縣吉安鄉的「慶修院」。
吉安舊名Cikasuan(阿美族語,意為:柴薪很多的地方),漢人譯作「知卡宣」或「七腳川」。「七腳川事件」(明治四十一年,西元一九O八年)之後,日本人在這裡開闢移民村,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延岸,於是就把這裡改稱「吉野」。隨著日本人進駐,日本佛教也隨之進入。大正六年(民國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川端滿二在此募建了這座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以宗教安定的力量,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 攅尖式屋定(日語稱之為:「宝形造」)的日式傳統建築,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寺院內八十八尊石佛依序排列。據說川端滿二曾遵循真言宗開山祖師-空海大師的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寺院,請回八十八尊石佛,讓信徒能就近參拜,免除了奔波之苦。臺灣光復後,吉野布教所改名為「慶修院」,吉野亦於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改為「吉安」。民國八十六年(西元一九九七年)慶修院公告為縣定古蹟。寺院內,歷經歲月更迭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留存至今。